沪地龙

目录

1 拼音

hù dì lóng

2 概述

沪地龙为中药名,地龙的一个品种,是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的习称。地龙的另外一个品种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习称“广地龙”。

3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沪地龙为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

4 原动物形态

4.1 威廉环毛蚓

威廉环毛蚓,体长96~150mm,宽5~8mm。背面青黄色或灰青色,背中浅深青色。环带占14-16三节,无刚毛。身体上刚毛较细,前端腹面并不粗而疏。雄生殖孔在18节两侧一浅交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内壁有褶皱,褶皱间有刚毛2-3条,在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孔头突。受精囊孔3对,在6~7,7~8,8~9节间,孔在一横裂中的小突起上,无受精囊腔。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的盲管内端2/3在平面上,左右弯曲,为纳精囊。  (《中华本草》)

4.2 通俗环毛蚓

通俗环毛蚓,本种身体大小、色泽及内部构造与威廉环毛蚓相似。唯受精囊腔较深广,前后缘均隆肿,外面可见腔内大小乳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广,内壁多皱纹,有平顶乳突3个,位置在腔底,有一突为雄孔所在处,能全部翻出,一如阴茎。 (《中华本草》)

4.3 栉盲环毛蚓

栉盲环毛蚓,体长100~150mm,宽5~9mm。背面及侧面有深紫色或紫红色。刚毛圈不白,环带占3节,无刚毛。身体前部刚毛虽粗,但在2-9节并不特殊粗。雄生殖孔在一个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内侧有一个或多个乳头,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其位置几近节周的一半距离,孔在一乳头的后侧,前后两侧表皮腺肿大,孔常陷入,孔的内侧腹面在刚毛圈前或后,有乳头突,排列较规则。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副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内端3/4稍粗,或直或稍弯曲。 (《中华本草》)

5 产地

威廉环毛蚓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中华本草》)

通谷环毛蚓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中华本草》)

栉盲环毛蚓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及上海、南昌等地。(《中华本草》)

6 采收与初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7 生药性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沪地龙长8~15cm,宽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华本草》:沪地龙,长8~15cm,宽 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7-8,8-9节间。第14-16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节有1对雄生殖孔。通谷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个或多个小乳突。

8 地龙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

《中医大辞典》:入肝、脾、肺经[1]

《中华本草》:归肝、脾、膀胱经

9 地龙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中华本草》:地龙具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中医大辞典》:地龙具有清热,镇痉,平喘,通络,利尿,降压的功效[1]

1.治高热烦躁,惊风抽搐,喉痹,慢性气管炎,哮喘,百日咳,风湿痹痛,半身不遂;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高血压病[1]。内服:煎汤,4.5~9g;研末服,每次1.5~3g,日服一至二次[1]

2.治流行性腮腺炎,下肢溃疡,丹毒,湿疹,带状疱疹,烧烫伤,加白糖搅拌取液涂敷;骨折,酌加白糖及少许冰片同捣烂,涂敷患处[1]

《中药炮制学》:地龙具有熄风止痉,祛热定惊,平喘,通络,利尿的功能[2]。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小便不通,肿毒疔疮及高热惊风,肝阳头痛,中风偏瘫,痰鸣喘息,尿少水肿[2]。如治热狂癫痫,即以本品同盐化为水饮服(《本草拾遗》);治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末作丸服(《应验方》);治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单用本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斗门方》);治乳痈,以本品加生姜于乳钵内研如泥状,涂敷患处(《普济方》);治高热惊风抽搐,常与石膏、钩藤等同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则与石决明、黄芩等配伍;治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又常与天麻、南星、半夏等合用,如治中风半身不遂的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治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常与桑枝、忍冬藤、络石藤等配伍;治肺热喘咳,则与麻黄、杏仁等同用;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可单用或配其他利尿药同用[2]

酒地龙利于粉碎和解腥矫味,便于内服外用,又可增强通经活络作用,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2]。如治疼痛不可忍的地龙散(《太平圣惠方》);治风头痛的地龙散(《圣济总录》);治寒湿痹痛,肢体屈伸不利的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的地龙散(《证治准绳》)[2]

10 参见

更多内容参见地龙条。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2. ^ [2]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9-18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