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丹

目录

1 拼音

jiē gǔ dān

接骨丹

此药为山茱萸科(鞘柄木科)植物角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的根、根皮及叶。因其有治疗骨折的功效,故得此名。

角叶鞘柄木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环状叶痕。叶互生,五角状圆形,掌状5~7浅裂.叶柄稍扁,呈鞘状。花小,雌雄异株,4月下旬开花,雄花花瓣绿带红色,雌花无花瓣。8。9月结果.果近圆形。分布于新华姚湾沟和龙潭等地。生长于海拔800—1100米的潮湿灌木丛中。

该药具有活血祛瘀、接骨、祛风利湿的功效。用于外伤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痨伤、产后腰痛、慢性肠炎、腹泻等。

注:同属植物齿裂鞘柄木(T. angulata var. intermedia)的根、花、叶称“大接骨丹”。与前者的区别为:叶5—9浅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分布于新华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的山坡林中。功效与接骨丹类似。

2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2.1 方名

接骨丹

2.2 组成

年久碎瓦片(取路旁墙脚下,往来人便溺处,黄透者佳)1块。

2.3 功效

理伤续断。

2.4 主治

跌扑损伤。

2.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好酒调下,饮醉无妨,伤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2.6 制备方法

上洗净,火煅红,入米醋淬凡5次,刀刮细末。

3 《鸡峰》卷二十二

3.1 方名

接骨丹

3.2 组成

左顾牡蛎(烧过)4两,料姜石(生用)2两。

3.3 主治

伤折。

3.4 用法用量

每次用半两裹伤处,用竹片子周围夹定。稍进通气缠之。候药自落,依前换。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糯米粥摊在纸上,然后掺药末。

4 《儒门事亲》卷十五

4.1 方名

接骨丹

4.2 组成

五灵脂1两,茴香1钱。

4.3 主治

跌打损伤。

4.4 用法用量

于极痛处掺上,用小黄米粥涂了,后用2味药末掺上,再用帛子裹了,用木片子缠了。少壮人2日效,老者5-6日见效。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另研乳香为细末。

5 《鸡峰》卷二十五

5.1 方名

接骨丹

5.2 组成

麒麟竭1两,没药1两,骨碎补1两,自然铜4两,海桐皮1两,狼毒1两,沙苑1两,蒺藜1两,川附子1两,新罗1两,白附子1两,天南星1两,何首乌1两,仙灵脾1两,川芎1两,羌活1两,川乌头1两,虎头骨4两,地龙1两,牛膝1两,天麻1两,草乌头1两,乳香1两,防风1两,青盐4两,赤小豆4两。

5.3 功效

助筋骨,轻利气血,冲壮手足,冬月不冷。

5.4 主治

男子、女人骨节疼痛,起止不得;肾脏风毒下注,疮癣痒痛不可忍者;口面不正,脚膝无力;水脏久冷,妇人血风瘦弱。

5.5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茶、酒任下,空心、临卧各1服。

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中医伤科学讲义》

6.1 方名

接骨丹

6.2 别名

夺命接骨丹

6.3 组成

归尾4两,乳香1两,没药1两,自然铜1两,骨碎补1两,桃仁1两,大黄1两,雄黄1两,白芨1两,血竭5钱,地鳖虫5钱,三七5钱,赤芍5钱,红花5钱,儿茶5钱,麝香5分,朱砂2钱,冰片2钱。

6.4 功效

接续断骨。

6.5 主治

骨折,骨碎。

6.6 用法用量

每服5分,每日服3次。

6.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8 附注

夺命接骨丹(原书)。

7 《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医林方》

7.1 方名

接骨丹

7.2 组成

没药、木鳖子、自然铜(烧7遍,醋内蘸7遍)、骨碎补、水蛭(炒)、乳香、无名异、天茄子、松明节(炒为黑色)、半两钱(烧,醋蘸)、地龙(去土,炙)、补骨脂、细辛、川当归、川乌头、朱砂、麝香、蒴藋根各等分。

7.3 功效

补缺唇,取箭头,止痛。

7.4 主治

打扑损伤。

7.5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加至100丸,细嚼,温葱汤送下,日进3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煮粥为丸,其面糊不可熟,可以生者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药禁忌

药后可服酒,忌一切热物。

8 《千金珍秘方选》

8.1 方名

接骨丹

8.2 组成

大鳖甲(9轮者,醋煅)1个,地鳖虫(以当归、红花水拌,爆7日)12个,生姜末3钱,自然铜(醋煅7次)3钱,血竭1钱,儿茶1钱,乳香6分,没药6分,生地炭1钱。

8.3 功效

接骨。

8.4 主治

跌打损伤。

8.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其骨自接,重者3服立愈。

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

9.1 方名

接骨丹

9.2 组成

甜瓜子(炮黄色)、油头发(烧)、没药、乳香。

9.3 主治

接骨。

9.4 用法用量

温酒调下,觑病大小上下服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普济方》卷三○九引《卫生家宝》

10.1 方名

接骨丹

10.2 组成

自然铜(生用,别研)、川楝子(锉、研)、黑牵牛(炒)、川乌头(生用)各等分。

10.3 主治

筋骨折损。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伤损在上,食后服;伤损在下,食前服,日进2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济方》卷四○一引《卫生家宝》

11.1 方名

接骨丹

11.2 组成

大矾6个,腊月猪脂(去膜净,熬过)4两,黄蜡2两(熬净秤),蜜陀僧2两(别研,秤),自然铜2两(如荔枝皮者,细研和),黄丹(细研,秤)2两,血竭半两(别研,秤),没药半两(别研,秤),滴乳香(别研细,秤)半两。

11.3 主治

小儿攧扑伤折筋骨。

11.4 用法用量

每1大丸,治2人,大人可治1人;或作小丸,乳香酒下,空心服。但不可多吃,恐生骨耳。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先将猪脂再熬成汁,次下蜡搅匀,次下蜜陀僧及大矾等6味,皆逐旋下,只留乳香末下,用微火,不得住手搅,火才猛,即药无力矣,将欲成膏,取下,一茶少顷,候药不至大热,投乳香搅匀,众手乘温热急为丸,如弹子大。以新瓷罐子收之,须厚盖扎之。

12 《洁古家珍》

12.1 方名

接骨丹

12.2 组成

苏木1分(极细末),定粉1钱,南硼砂1分(另研),半两钱(烧红,醋碎,为末)1分。

12.3 主治

打扑伤损皮骨者。

12.4 用法用量

煎当归酒调2-3服。痛止勿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合匀作1服。

13 《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秘方》

13.1 方名

接骨丹

13.2 组成

自然铜2两(火烧,醋蘸7次),白芍药半两,血竭3钱半,甜瓜子半两(麦麸炒黄),木鳖子5个或3个(去皮油甚净),水蛭2钱或3钱(石灰炒),胡桃仁5钱(去皮油、净),当归5钱,半两钱3两个(烧红,醋蘸3-4次),血余灰3钱,没药半两,乳香半两。

13.3 主治

损折。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铜钱,好酒调下,唯可食1服。如左边损折,用纸炒黑豆1颗,嚼试之,如能嚼破者,则髓不断,不能者,髓必断矣,然服之神效。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 《普济方》卷三○九引《德生堂方》

14.1 方名

接骨丹

14.2 组成

当归1两半(酒浸),黄耆1两半,赤芍药1两半,牛膝1两半,肉桂1两半,白芷1两半,紫金皮4两(童便浸),川乌1两(炮),乳香半两,没药半两(另研,3钱醋淬)。

14.3 功效

接骨。

14.4 主治

折伤。

14.5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老人15丸,量虚实加减酒下,病上食后服,病下食前服。

1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瑞竹堂方》卷二

15.1 方名

接骨丹

15.2 组成

骨碎补(去毛)1斤,败姜1斤,生地黄(去土,洗净)1斤,蒲黄半斤,白面2斤。

15.3 功效

逐湿气,定痛疼肿疾。

15.4 主治

湿气。

15.5 用法用量

用隔年好米醋熬热调药,敷于痛处;如药冷再用热醋调敷,如此7次,用绵包之。此1料分7服,7日用之。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拌匀。

16 《杂类名方》

16.1 方名

接骨丹

16.2 组成

半两钱1文(烧红,醋蘸淬,如无,以古老钱代),当归1钱,藿香叶1钱,水蛭3钱(同糯米炒紫色为度),血竭1钱,虎骨1钱(酥炙),绵2钱(烧灰),血余2个(微炒焦,即孩儿胎头发也),乳香1钱,麝香1钱,没药1钱。

16.3 主治

损折。

16.4 用法用量

若损折甚者,每服3钱,轻者每服2钱半;如无损折者,除蛭、钱,服药时,令病人先饮好酒3-5盏,服后更饮2-3盏,次用纸裹,以绳穿板子缚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另裹。

17 《元戎》卷十

17.1 方名

接骨丹

17.2 组成

没药、乳香、当归、川椒、自然铜(醋淬)、赤芍药、败龟板(炙)、虎骨、白芷、骨碎补(炙)、千金藤(郁李仁是也)各等分(又方加龙骨、川芎)。

17.3 主治

折伤。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好酒半升化开煎,用东南柳枝搅散,热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化蜡半两为丸,如弹子大。

18 《施圆端效方》引大名药德全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八八)

18.1 方名

接骨丹

18.2 组成

木鳖子1两(烧,去皮),半夏2两,南星4两,红豆半两,没药1钱,自然铜(炒)1钱。

18.3 功效

正骨。

18.4 用法用量

生姜汁4两,同醋打面糊,调药2钱,涂损处,裨正,绵裹之温热,令汗孔开而药力入。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9 《御药院方》卷八

19.1 方名

接骨丹

19.2 组成

当归(切,焙)2两,甘草(锉、炒)3两,没药(别研)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乳香(别研)半两,泽兰1两,自然铜(火烧红,醋淬7次,研)1两。

19.3 主治

从高坠堕,伤损疼痛。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日进3服。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者药再研令匀,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赤水玄珠》卷十二

20.1 方名

接骨丹

20.2 组成

防风1两,牛膝1两,当归1两,虎骨(酥炙)1两,枸杞子2两半,羌活1两,独活1两,龟板1两,秦艽1两,萆薢1两,松节1两,二蚕沙1两,茄根1两,苍术4两。

20.3 主治

诸风及鹤膝风。

20.4 用法用量

空心服。

20.5 制备方法

酒糊为丸。

21 《伤科汇纂》卷七

21.1 方名

接骨丹

21.2 组成

土鳖虫(火酒醉死,焙干,雌雄不拘)2钱,自然铜(火煅醋淬14次)3钱,血竭3钱,骨碎补(去毛)5钱,当归(酒浸)5钱,乳香(去油)5钱,硼砂2钱,大半夏(制)3钱(1方有半两钱10文)。

21.3 功效

接骨。

21.4 用法用量

每服8厘-1分,酒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2 《古方选注》卷下

22.1 方名

接骨丹

22.2 组成

七气罂口(古屋上广汉前上层生瓶,年深者良,用纯钢锉生锉末,研之无声,水飞)1钱,古文钱(约500年者良,火煅,醋淬7次,研之无声,如尘者佳)5分。

22.3 功效

接骨理伤。

22.4 主治

折伤。

22.5 用法用量

每服7厘,先用甜瓜子仁(去壳)3钱,嚼烂吐出,再服下,清酒过口。

22.6 制备方法

上和匀。

22.7 各家论述

罂,能透骨入髓,理伤续绝;古文钱,功专腐蚀坏肉;甜瓜子仁,开肠胃之壅遏,通筋骨之机关,因丹药厘散甚微,助以入胃转输,为丹药之向导也。

23 《良朋汇集》卷五

23.1 方名

接骨丹

23.2 别名

接骨膏

23.3 组成

小黄米面、皂角末、发灰。

23.4 功效

止痛。续筋接骨,消肿。

23.5 主治

跌打损伤。

23.6 用法用量

贴患处。

23.7 制备方法

用蜡醋熬成膏。

23.8 附注

接骨膏(《仙拈集》卷四)。

24 《济阳纲目》卷八十六

24.1 方名

接骨丹

24.2 组成

古文钱(醋煅)5分,乳香1钱,没药1钱。

24.3 主治

骨损。

24.4 用法用量

每轻者2丸,重者3丸,酒下。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调服1方各等分,醋糊丸小豆大。

25 《准绳·疡医》卷六

25.1 方名

接骨丹

25.2 组成

南星(生)4两,木鳖子3两,紫金皮1两,芙蓉叶1两,独活1两,白芷1两,官桂1两,松香1两,枫香1两,小麦面2两,乳香5钱,没药5钱。

25.3 主治

折骨出臼。

25.4 用法用量

冬月热缚,夏日温缚。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醋生姜汁各少许,入酒调匀,摊油纸上夹缚。

26 《集成良方三百种》

26.1 方名

接骨丹

26.2 组成

半两钱(火煅醋淬)、自然铜(火煅,醋淬)、当归尾、生川乌(面包煨,去梗)、乳香(去油)、没药(去油)、顶上血竭各等分。

26.3 主治

跌打损伤。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5分,黄酒冲服。

26.5 制备方法

上各为细末,除半两钱末另行存贮外,将其余6味,调合极匀,瓷瓶收贮,用蜡封口。

27 《古今医鉴》卷十六引许昌宁方

27.1 方名

接骨丹

27.2 组成

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人参减半,官桂1钱,青皮1钱,陈皮1钱,麻黄1钱,苍术1钱,丁香1钱,青木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沉香减半,血竭减半,儿茶1钱,甘草1钱。

27.3 主治

折伤。

2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好酒调服。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7.6 用药禁忌

忌葱、蒜、绿豆。

28 《摄生众妙方》卷九

28.1 方名

接骨丹

28.2 组成

(沂土)1两(即粪窖陈年砖上之秽者),自然铜1两,天雷石(打碎)1两(上将3味用好醋炼9次,淬9次为度,须用猛火,再加后药),猫头骨(醋炙9次)1个,凤凰蜕(即鸡子壳,烧灰)5钱,乳香2钱,没药3钱,血竭1钱。

28.3 主治

断喉。

2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酒送下。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9 《万氏家抄方》卷四

29.1 方名

接骨丹

29.2 组成

白秋霜(即多年粪,傲霜经风雨者,炭火中煅红,醋淬9次)。

29.3 主治

跌扑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

29.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好酒调下。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