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目录

1 拼音

qiàn cǎo

2 英文参考

madder[朗道汉英字典]

chaya-var[朗道汉英字典]

Oldenlandia umbellata[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rubiae[朗道汉英字典]

Rubia cordifolia L.[朗道汉英字典]

chaya-va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dian madder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ldenlandia umbellat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ubi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Rub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dia madder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茜草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Rub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India madder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茹薏、活血丹、血见愁、活血草[2]

7 来源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2]

8 产地

茜草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2]

9 性味归经

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2]

10 茜草的功效与主治

茜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止咳化痰的功效[2]

茜草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风湿痹痛,血栓性脉管炎,黄疸,慢性支气管炎:煎服,6~9g[2]

茜草治疖肿,跌打损伤:内服或捣敷[2]

活血宜生用,止血多炒用[2]

11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2]

12 茜草的化学成分

茜草根含紫茜素、伪紫茜素、紫黄茜素(Purpuroxanthin)[2]

13 茜草的药理作用

茜草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对离体兔小肠有解痉作用;水提取物并能收缩子宫[2]

茜草根温浸液能轻度缩短兔血凝时间,其作用可能与其抗肝素效能有关[2]

茜草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2]

茜草提取物在体外,体内对某些实验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2]

大叶茜草素还能抗血小板聚集[2]

茜草提取物可抗心肌缺血[2]

14 茜草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茜草

Qiancao

RUBIAE RADIX ET RHIZoMA

14.2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14.3 性状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14.4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6~12列,含棕色物。栓内层薄壁细胞有的含红棕色颗粒。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线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柬。

(2)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茜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X:)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K)。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9.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25:50: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峰计算均应不低于4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叶茜草素对照品、羟基茜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大叶茜草素0.1mg、含羟基茜草素4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蒸干,残渣加甲醇25%盐酸(4:1)混合溶液20ml溶解,置水浴中加热水解30分钟,立即冷却,加入三乙胺3ml,混匀,转移至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叶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于0.40%,羟基茜草素(C14H8O5)不得少于0.10%。

14.8 茜草饮片

14.8.1 炮制

14.8.1.1 茜草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根呈圆柱形,外表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切面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大叶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于0.20%,羟基茜草素(C14H8O5)不得少于0.080%。

14.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4.8.1.2 茜草炭

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本品形如茜草片或段,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气微,味苦、涩。

14.8.1.2.1 鉴别

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醚5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1ml,振摇,静置使分层,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14.8.1.2.2 检查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8.0%。

14.8.1.2.3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14.8.2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经。

14.8.3 功能与主治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14.8.4 用法与用量

6~10g。

14.8.5 贮藏

置干燥处。

14.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